close

第一神童出家 寧做普通人 

大陸新聞中心/綜合報導

 

大陸上世紀七年代開創的天才兒童「少年班」,經過近卅年發展和觀察,發現當年的少年班孩童有的變成精神病,有的出了家,有的則是不知去向,這些發現與當年的期望有天壤之別。 

南方周末報報導,一九七八年整個大陸的媒體都在報導寧鉑,「第一神童」寧鉑兩歲半時能夠背誦卅多首毛澤東詩詞,三歲能數一百個數,四歲學會四百多個中文字,五歲上學,六歲學習「中醫學概論」和使用中草藥,八歲能下圍棋並熟讀「水滸傳」,十三歲與國務院副總理方毅下圍棋連贏兩盤,被稱為神童。 

中國科技大學專門為十三歲的寧鉑等多名神童成立天才兒童「少年班」。其他還有當時被譽為「未來諾貝爾獎得主」的謝彥波與另一名佼佼者干政。坎坷的命運從此籠罩他們身上。 

「少年班」成員擔負太多社會壓力,加上媒體曝光過度,往往造成人際關係、心理大受影響。 

寧鉑的興趣在天文學,想轉到南京大學,但被限制在原校讀他不喜歡的物理,後來離開校園,出家去了。 

謝彥波和干政與導師處不好,在大陸沒拿到博士學位,想到美國拿博士學位,但仍舊沒拿到,後來返回大陸。謝彥波以碩士的資格勉強在學校教書,但精神已有異狀,整天以為大家在窺伺他、要破壞他的學術成果;干政則患上嚴重精神疾病,失去了工作。 

當年的「少年班」班主任汪惠迪難過地說,當時各方面的因素,如宣傳、壓力、體制、教育方式,都對這幾個特殊的孩子不利。她曾一再告誡孩子,一定要把自己當作普通人,但收效甚微。 

反倒是不受到社會注意的其他同學,如今已有極大成就,例如秦祿昌,如今是美國北卡大學物理系和材料系教授,被稱為「奈米博士」;又如微軟公司的亞洲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張亞勤。 

有關方面檢討錯誤,在重新培養天才兒童時,更重視孩子心理素質和成長。 

出家的寧鉑痛恨當年的錯誤,他曾表示,決不應該設計孩子的未來,應任其自由發展,哪怕最終只能做個普通人。

2005/07/25 聯合報】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一隻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